全屏 井冈山市街道地图 井冈山市乡镇地图 试试看!
456地图-→ 吉安井冈山市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吉安地图 辖区: 【永新地图 | 安福地图 | 万安地图 | 遂川地图 | 泰和地图 | 永丰地图 | 新干地图 | 峡江地图 | 吉水地图 | 吉安地图 | 井冈山地图 | 青原地图 | 吉州地图】 其他: 【查车架号】 【二手车查询】 【出险记录查询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井冈山市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井冈山市位于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总面积1276平方千米。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297.5平方公里。

中文名称: 井冈山市
外文名称: Jinggangshan
别名: 井江山村
所属地区: 中国 江西
下辖地区: 厦坪镇、龙市镇、古城镇
电话区号: 0796
邮政区码: 343600
地理位置: 北纬26.34 东经114.10之间
面积: 1276平方公里
人口: 15万人(2003年)
著名景点: 仙女潭、彩虹瀑布、十里杜鹃林

目录

基本概况
简介
历史人文
旅游资源
  1. 优美绚丽的自然风光
  2. 井冈山市龙潭景区
  3. 黄洋界
  4. 井冈山市茨坪景区
经济发展
  1. 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
  2. 日益繁荣的社会事业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发展前景
井冈山革命斗争
风俗习惯
  1. 地方文化
  2. 独特的民居建筑
  3. 奇异的客家婚俗
  4. 别具的客家饮食
特色产业
当地特产

基本概况

   地上而得名“井江山村”,“江”当地读“岗”,后演变为井冈山村。
  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
  1984年12月13日,国务院(国函字[1984]175号)批准,撤销井冈山县,设立井冈山市(县级)。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2000]40号)批准,将县级井冈山市和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县级井冈山市,市人民政府驻厦坪镇。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
  1982年2月,井冈山县恢复茨坪镇(赣政厅字[1982]16号)。
  1993年,井冈山市撤销厦坪乡,设立厦坪镇(赣民字[1993]53号批复)。至此,井冈山市辖:茨坪镇、厦坪镇、拿山乡、黄垇乡、长坪乡、下七乡。
  1995年12月12日,井冈山市撤销茨坪镇,设立茨坪街道办事处、黄竹坳街道办事处(赣民字[1995]247号批复)。
  1993年,宁冈县撤销古城乡、新城乡,设立古城镇、新城镇(赣民字[1993]53号批复)。
  1984年,宁冈县古城公社分设古城、坳里乡;葛田公社分设葛田、荷花乡(赣府厅字[1984]198号)。
  1994年8月26日,宁冈县撤销大陇乡,设立大陇镇(赣民字[1994]138号批复)。至此,宁冈县辖:龙市镇、古城镇、新城镇、大陇镇、鹅岭乡、东上乡、柏路乡、葛田乡、茅坪乡、睦村乡、荷花乡、坳里乡。
  2000年,全市辖1个街道、5个镇、12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145769人;其中: 茨坪街道 15811 厦坪镇 8321 龙市镇 21162 古城镇 12610 新城镇 7207 大陇镇 4159 拿山乡 10644 黄坳乡 6599 下七乡 7423 长坪乡 1703 坳里乡 3722 鹅岭乡 6282 柏露乡 3085 茅坪乡 3546 葛田乡 6401 荷花乡 3032 睦村乡 6896 东上乡 7774 井冈山企业集团虚拟镇 9392(人)
  2003年底,全市总人口15万人。
  2004年底,全市辖1街道5镇12乡。(江西民政厅网站注明是“2街道5镇12乡”,包括黄竹坳街道)

行政区划

  茨坪街道 辖:黄竹坳居委会、红军路居委会、桐木岭居委会、新市场居委会。
  厦坪镇 辖:厦坪镇居委会、厦坪村、口前山村、沉塘村、复兴村、菖蒲村。
  龙市镇 辖:城北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南居委会、龙市村、石陂村、庄前村、相公庙村。
  古城镇 辖:古城镇居委会、长溪村、坳头村、城边村、沃壤村、寺源村、古城村、塘头村、排下村。
  新城镇 辖:新城镇居委会、排头村、曲石村、新城村、黄下村、金源村、桥上村、枫梓村。
  大陇镇 辖:大陇镇居委会、大陇村、中村、瑶背村、乔林村、楼下村、井水背村、源头村。
  拿山乡 辖:小通村、拿山村、胜利村、南岸村、北岸村、江边村、沟边村、贵溪村、茶坪村、长路村。
  黄坳乡 辖:黄坳村、洪石村、光裕村、石角村、福溪村。
  下七乡 辖:下七村、汉头村、光明村、上七村、洪坪村、杨坑村。
  长坪乡 辖:中烟村、长坪村、仙口村。
  坳里乡 辖:坳里村、桥边村、渡陂村、寨下村。
  鹅岭乡 辖:蕉陂村、白石村、荷田村、上坑村、塘南村、神沅村。
  柏露乡 辖:长富桥村、柏露村、本安村、下陇村、水头村、南木坪村。
  茅坪乡 辖:茅坪村、马源村、太坪村、坝上村、神山村、桃寮村。
  葛田乡 辖:葛田村、洋坳村、华岭村、树背村、古田村。
  荷花乡 辖:大庙村、东源村、虎岭村、高陇村、苍冲村、大苍村。
  睦村乡 辖:社背岭村、河桥村、蕉塘村、观上村、睦村、上寨村、龟边村、星台村。
  东上乡 辖:浆山村、大亚山村、坳背村、席塘村、桥头村、瑶前村、曲江村、虎爪坪村、蒲陇村、东上村。

发展前景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将继续实施“科教立市、旅游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小康井冈、和谐井冈、魅力井冈为目标。在培植壮大旅游龙头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做优做强为旅游业配套的工业经济,加速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市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城带两区,旅游牵百业”的布局,把井冈山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形象独特,集传统教育、观光避暑、度假休闲、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国际影响的旅游胜地,使井冈山成为新时期农村吸引城市的“根据地”,成为全国的旅游名城。力争到2010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达20亿元,财政收入达2.3亿元,上山游客达550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00元。
  井冈山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下,弘扬井冈山精神,实践“三个代表”,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加速井冈山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井冈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井冈山革命斗争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建立兰花坪。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将它概括为24个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迄今为止,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先后接待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3000多万人次,其中有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彭真、杨尚昆、郭沫若、胡耀邦、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青少年儿童400余万人次。巍巍五百里井冈,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先后被中共江西省委命名为“江西社会教育基地”、团中央书记处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十佳基地”、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民政部、总政治部六部委又将井冈山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井冈山革命纪念地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风俗习惯

地方文化

  井冈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厚重,民风纯朴。据史料记载,井冈山早在东汉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现市内居住的人口:一是唐宋时期由山东、河南等省迁徙此地居住的,后来称之为“土籍”。二是明清时期由广东、福建等省迁徙此地居住的,称之为“客籍”。
  相传,自东晋以来,客家人因避战乱、灾荒等原因,相继迁徙至闽、粤、赣三省边区落脚生根,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独特的客家方言、客家文化及民族习惯的民系语系,以后繁衍扩展到台、港、澳及海外的后裔,皆称客家人。

独特的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建筑是井冈山客家风情的特征之一,它的建筑风格既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的共性,又有客家建筑的鲜明特征。井冈山客家建筑的主要特征,一是建筑选地因地制宜,多为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而建;二是建筑体量是依血缘氏族的群体化居住需要而由小到大,开始多为“一字形”三行,即中间是厅堂,两边为卧室厢房,然后成对称式依地域的可能向两边扩展为五行、七行……,如族系大发达,就建成四面设围墙的大围屋;三是建筑风格亭阁式楼宇化。多为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外观很漂亮。屋内多为两层,即底层住人,楼层储粮聚物。

奇异的客家婚俗

  客家人的婚礼习俗隆重、热烈、有趣而雅致,是客家风情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大致包括传庚书、选闺女、对女婿、行定、送日子、嫁娶,谓之“六礼”齐全。在“六礼”婚俗中最重视的是嫁娶的花轿迎亲。旧时嫁过去的妇女在争地位、争宠时,常以“我是花轿抬到夫家的”引以为正统而骄傲,内含明媒正聚之意。花轿迎亲时最有意思的是对轿联。迎送亲那天,男女双方都要选好最信任、文墨最好的文人提对回联,以耀本氏族的光华荣耀,也考究对方氏族的文化文彩。迎亲那天,首先男方在花轿上贴着上联抬到女方去,女方必须在出亲的短时间内配上下联。对此女方颇为紧张。
  在井冈山客家风情民谷村专门设有婚俗中的坐花轿、拜堂程序表演,至此,游人不仅可以观赏表演,大饱眼福,还可以参与当一回新郎、新娘、坐坐花轿、拜拜堂,过一把瘾。

别具的客家饮食

  客家人历来好客喜茶。他们大多居于山区,自己种茶、制茶。即使没有茶园茶山的人家,也要在房前屋后种上几兜。客家人喝的是热茶。过去,没有热水瓶储热水泡茶,家家都用茶壶锅里炖茶。亲戚朋友来了,首先是炖滚茶,张碟子(用盘子装上食品)招待。邻里乡亲路过家门也要热情招呼:“进来,食碗茶来!”
  客家人的茶点很讲究,很有特色风味。如有的用南瓜籽、豆子,有的用油酥的红薯干、南瓜花;有的用醋浸的生姜、大蒜头、芥菜梗等20多种农家自制原汁原味的绿色食品。客家人用土产自烹的传统菜也很有特色。如用特制调料做的大块的炒猪肉,香而不腻;肉馅酿豆腐嫩美清香。用上乘豆浆制成的豆腐皮,用清水小河鱼-石斑鱼、泥鳅炖汤是桌上珍品,还有许多自种自养自加工的各种特色小菜和自酿的米酒应有尽有,味美可口。这些美味,游人到民俗村游览或上农家访谈都可以亲自品尝、体验客家人的习俗和茶文化、饮食文化。

特色产业

  井冈山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龙市镇精心打造一座高档次的瓷城,目前,已有6家陶瓷生产企业落户瓷城。凭借丰富的瓷土资源及与湖南陶瓷产业带相邻的优势,井冈山将其作为富民兴市的支柱产业来抓。

当地特产

  江西吉安井冈山市地方特产
  井冈山不的泰和武山,有一种鸡遍体白毛,无杂色,耳绿,双冠,冠后有一撮绒毛突起(俗称凤冠披领,足生五爪),体态轻盈、皮肉和骨均为乌黑。色。这就是有名的泰和乌骨鸡。武山鸡的饲养历史最早见于古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肉白乌骨者、但现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
  武山,传说此处原本没有山,不知何年,一座十里巍峨大山披地而立,人们称它新山,新山引得八仙从天而降。一天八仙开宴,派仙童去两天王母娘娘处讨瑶池的琼瑶玉液。吝啬的王母娘娘竟然不给。可是,她身边的一对白凤仙子倒有心帮助八仙,便从瑶池飘飞而下,落在新山的两岩上,只见她们把口一张,吐出甘甜的琼浆玉液,顷刻间,化作一股清冽的飞泉,流到山潭中。后来这事让王母娘娘知道了,一怒之下,将这对白凤仙子投入大火之中。仙子的一点精灵不散,化解一对白凤鸡,从火中飞出,落到武山西岩下栖息,虽然皮肤、骨骼、内脏都已烧得焦黑,但洁白的羽毛丝毫无损,八仙得知后,便将白凤鸡降于武山,让他们生活在自由的人间。
  1911年,武山鸡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受到各国好评,并定为观赏鸡。1965年郭沫若同志路过泰和时写诗称赞泰和的“乌骨鸡著名”。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新疆等13个省市饲养的乌骨鸡都是从泰和武汪陂村引种的。武山鸡具有凤冠、缨头、绿耳、胡须、五爪、毛腿、丝毛、乌皮、乌骨、乌肉“十全”之称。
  驰名中外的武山鸡,历经苍桑,清末民初,武山鸡残留无几。1944年,日寇入侵泰和,捕杀掠夺,武山鸡又一次遭到灭种的危险。
  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武山鸡作为一项宝贵的家禽资源保护起来。1953年,国家在武山鸡发祥地的废墟上建立了国营武山养鸡场,成了武山鸡生产的商品基地。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456三维地图】网址www.map456.com,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map456.com)-456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